那現在來完成關於CPU的東西吧~
同樣 後面會閒聊一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老樣子作業開始分格線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我比較私心~所以把 Intel擺前面
Intel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導體公司 |
關於他的CPU 我發現 可能會有i9問世
控肉愛酒XD Core i9 |
可是 關於i9得消息我查到的真的太少...
還是來看看已出產的 控肉愛妻(Core i7) 吧XDDDD
控肉愛妻 Core i7 |
Core i7(中文:酷睿 i7,核心代號:Bloomfield)處理器是英特爾於2008年推出的64位元四核心CPU,沿用x86-64指令集,並以Intel Nehalem微架構為基礎,取代Intel Core 2系列處理器。Nehalem曾經是Pentium 4 10 GHz版本的代號。Core i7的名稱並沒有特別的含義,Intel表示取i7此名的原因只是聽起來悅耳,'i'和'7'都沒有特別的意思,更不是指第7代產品。而Core就是延續上一代Core處理器的成功,有些人會以「愛妻」暱稱之。官方的正式推出日期是2008年11月17日。早在11月3日,官方己公佈相關產品的售價,網上評測亦陸續被解封。
Core i7處理器系列將不會再使用Duo或者Quad等字樣來辨別核心數量。最高階的Core i7處理器配合的晶片組是Intel X58。Core i7處理器的目標是提升高性能計算和虛擬化性能。所以在電腦遊戲方面,它的效能提升幅度有限。另外,在64位元模式下可以啟動宏融合模式,上一代的Core處理器只支援32位元模式下的宏融合。該技術可合併某些X86指令成單一指令,加快計算周期。
Core i7預計於2010年發表32奈米製程的產品,Intel表示,代號Gulftown的i7將擁有六個實體核心,同樣支援超執行緒技術,並向下支援現今的X58晶片
特點
- 支援超執行緒的技術,令到四核心的處理器,有總共8個執行緒(2010年推出的Core i7 980X 6核心系列將有12個執行緒)
- 記憶體控制器會內建於CPU中,支援三通道DDR3 SDRAM
- 支援Turbo Mode(後更名為Dynamic Speed)技術,倘若有程式使用較多的處理器負載,處理器的頻率可以按步驟提升,此外,可以自動往上提升倍頻該功能不需要作業系統的支援,完全由硬體監控
- 支援Power Gates技術,核心閒置的時候可被關閉。對比上一代的Core 2 Duo,Core i7的核心電阻可以被關閉,電流可以完全不通過核心。各個處理器核心可運作於不同的頻率和電壓
- Turbo Mode及Power Gates功能都是由一個單元提供,佔去大約一百萬個電晶體
- 放棄了傳統的FSB,使用了新的'Quick Path Interconnect',與AMD的HyperTransport相似。相比FSB,每一個處理器都可以有獨立的QPI通道與其他處理器連接,處理器之間不用再共享FSB頻寬,並繞路到北橋才能通訊。此外,QPI是雙向傳輸
- 指令集方面,SSE4的版本會提升為SSE 4.2,後者新增了7條指令
- 處理器採用模組化設計。例如核心、記憶體控制器、以至輸入輸出介面控制器,都能夠以不同的數量配搭。這樣做可以使到產品更容易針對不同市場,而每一個模組都可以有獨立的電壓,令到處理器更省電
- L2快取亦有所減少,每一個核心獨立256KB,但擁有較低讀取延遲值。加入L3快取,每一個處理器共享8MB
- 處理器核心的電壓與系統記憶體同步。目前,官方會支援DDR3-800和DDR3-1066規格。對於DDR3-1333,由於處理器只可以接受較低的電壓水平(限制在1.65V或以下),高速的記憶體意味著需要較高的電壓,所以此規格的官方支援仍然存在疑問。第二批X58晶片組主機版將可以實現電壓異步,方便用家超頻。另外,原先只有XE版本處理器可以調整記憶體頻率。後Intel修改為所有上市的Core i7處理器,均可以修改記憶體和QPI的頻率
Intel Core i7 處理器家族 | ||||
---|---|---|---|---|
標誌 | 新標誌 | 桌上型電腦 | ||
代號 | 核心 | 推出日期 | ||
Lynnfield | 四核心 (45 nm) | 2009年9月 | ||
Bloomfield | 四核心 (45 nm) | 2008年11月 | ||
Bloomfield Extreme Edition | 四核心 (45 nm) | 2008年11月 | ||
Gulftown Extreme Edition | 六核心 (32 nm) | 2010年3月 | ||
Intel Core i7 處理器列表 |
接下來是便宜又實惠的AMD (CP值高不高...看個人拉~
說到AMD 我查了一下相關的處理器 真的是冷門阿...可是還是給我查到了 Phenom II
Phenom II X6(六核) 其主要對手是i7 |
特點
Phenom II的L3快取記憶體的容量是上一代的三倍,由Phenom的2MB提升至6MB,此改進令到處理器在標準檢查程式中的成績提升了30%。 另一個改變是Cool 'n Quiet技術是同時間應用在整個處理器上,而不是上一代Phenom般,是應用在個別核心上。這一個轉變是針對著Windows Vista而來。由於Vista對於程式線程的錯誤管理,只支援單執行緒的程式會執行在頻率只有半速的核心上。
透過主機板的BIOS升級,Socket AM3版本的Phenom II是可以向後相容Socket AM2+。Phenom II的針腳相容性,使到AM3的記憶體控制器可以支援DDR2和DDR3記憶體(最高支援DDR3-1333),現有的AM2+主機板使用者可以直接升級使用Phenom II處理器,而無需更換主機板和記憶體。但是,與原Phenom管理DDR2-1066記憶體的方法相似,現時的Phenom II平台限制了DDR3-1333的使用。每一個通道記憶體只可以支援一DIMM的DDR3-1333。否則,記憶體會降頻至DDR3-1066執行。AMD稱這是BIOS的問題,而不是處理器內的記憶體控制器的問題。這個問題可以透過升級BIOS來修正。由於Phenom II的記憶體控制器是支援雙規格,所以主機板製造商和用家可以將DDR2用於AM3處理器上,從而降低組機的成本。而Intel的Core i7,就只可以使DDR3。
從AM3版本的Phenom II開始,基於同一款晶片的三個產品系列會同時發售。第一個系列是旗艦級,代表著擁有最佳性能。另外兩個系列是透過遮蔽核心的某些元件而達成。在製造處理器的時候,不免會有瑕疵。透過遮蔽核心的瑕疵的,就可以製造另一較低端形號的產品。
在2010年04月26日開始正式出售Phenom II x6 處理器,以平價方式對抗對手i5及i7既產品。
- 1000T系列:旗艦產品,原生六核和高達9MB的快取記憶體。
- 900T系列:透過遮蔽2個核心使之只有4個核心(市場上稱為"X4",與"X6"之對比),和L3快取記憶體。
- 900系列:擁有所有核心和L3快取記憶體。
- 800系列:遮蔽了2MB快取記憶體,核心只擁有4MB的L3快取記憶體。但核心數量沒有改變,維持4個。
- 700系列:透過遮蔽1個核心使之只有3個核心(市場上稱為"X3",與"X4"之對比),但是L3快取記憶體仍然維持6MB。
- 500系列:透過遮蔽2個核心使之只有2個核心(市場上稱為"X2",與"X3"或"X4"之對比),但是L3快取記憶體仍然維持6MB。
不過 在我暑假要換電腦的時候 店員就問過我說要不要用AMD的CPU
我當時有點排斥...因為我同學用了AMD的CPU 他覺得效能不OK (雖然不知道型號)
恩~所以 我對AMD的這塊領域有點生疏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作業結束分隔線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然後 我所使用的是 Intel E5400 2.7GHz
找不到酷酷的圖=.=" |
顯卡是 ASUS ENGT240 DDR3 1G 普普卡(愛用國貨)
ASUS的冰刀風扇 帥! |
以現在的角度以及規格來看
我們所使用的硬體 在4年前都是怪物機=.="
哈哈XD
呼 一個多小時又過去了
資料來源:WIKI 圖片:Google 搜尋
資料來源:WIKI 圖片:Google 搜尋
怎麼做超連結?怎麼做超連結?怎麼做超連結?怎麼做超連結?
回覆刪除我是你前前面的思儒~~